忘记所有规矩,只记住一个名字:万岁军!这支部队,如同战场上的飓风,所到之处,敌人闻风丧胆。它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集团军,那个让所有对手都感到绝望的传说。
1945年11月,抗日硝烟未散,两支从山东淬炼出的劲旅——解放军第一师与第二师,奉命挺进东北。它们迅速编入东北民主联军,奠定“万岁军”最初的骨架。
1946年2月,国民党军撕毁协议,率先向锦州、沟帮子猛攻。东北战火瞬间浓烈,一场决定命运的较量,随即拉开帷幕。
总司令林彪将主攻重任交予第一师。这支初露锋芒的部队,犹如尖刀直插敌腹。秀水河子,这个交通要塞,成了它首次扬名立万的舞台。
尤其是一师二团,在冲锋中展现惊人悍勇。团长身先士卒,两次负伤不下火线,鲜血浸透衣襟,那股舍我其谁的劲头,激励着每个战士。
整个夜晚,枪炮声震天动地,浴血搏杀持续一整夜。天亮时分,硝烟未散,敌军已被全歼。这是东北战场首次歼灭战,一次教科书般的胜利。
这一仗,极大提振了东北联军士气,更让新生力量积累宝贵经验。它彻底粉碎了国民党抢占东北的美梦,让“第一纵队”的名字从此响彻白山黑水。
部队强悍与高效在解放战争中淋漓尽致。1948年9月,党中央在西柏坡运筹帷幄,决战重心明确指向东北。辽沈战役后,第一纵队更名第三十八集团军。
紧接着,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解放天津!这座城池易守难攻,被国民党将领傅作义视为“固若金汤”。他甚至狂妄宣称,给我军七天也无法攻克。
然而,第三十八军作为主力的东北野战军,却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闪电战,击碎了傅作义的幻想。他们耗时多久?仅仅三十个小时!一座坚城,就此洞开。
天津攻坚战,第三十八军展现超乎想象的协调性和突击力。城门攻破不到二十分钟,鲜艳红旗高高飘扬城头,那抹红色,振奋人心,宣告胜利。
突击连队如尖刀深入敌后,与外围部队里应外合。即便指挥所首长们,也抑制不住激动,直接投入战斗,与士兵并肩,共同推进攻势。
大部队在金汤桥胜利会师,将天津一分为二,截断敌军防御。国民党守将陈长捷迅速被捕。北方重镇,在三十八军铁拳下重获新生。
天津的快速解放,是这支部队强大实力和坚定信念的最佳注脚。它不仅证明“万岁军”无坚不摧,更为北平和平解放奠定最坚实基础,功勋卓著。
“万岁军”能成利剑,精良装备和强大火力密不可分。尽管早期武器大都靠“捡破烂发家”,但他们坚信:“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凭借这信念,通过不断缴获日伪军和国民党军装备,火力配备迅速提升。在炮兵总司令朱瑞领导下,东北野战军火炮数量从六十四门飙升至惊人的七百门!
到了辽沈战役后,第三十八军入关时,其装备水平已远超其他野战军主力。甚至冲锋枪、轻重机枪数量,都超越了国民党一些精锐部队。
从松花江畔到天涯海角,这支部队转战四载,参与超过一百七十次战斗。硝烟与战火洗礼中,缴获海量武器,从最初两万人马,发展壮大到六万余众。
新中国成立喜悦未散,第三十八军便迅速投身新的战场——抗美援朝。作为首批入朝志愿军主力,在军长梁兴功这位“虎将”带领下,再次披挂上阵。
鸭绿江畔,战火再起。第三十八军犹如猛虎下山,一往无前。在攻占德川的战斗中,一个奇迹诞生:113师某连排,创造了不可思议的战例。
这支连排,在歼灭敌人二百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的同时,自身无一伤亡!这简直是战争史上的神话,完美诠释了“万岁军”的强大战力与精妙战术。
德川战役胜利,不仅让第三十八军功勋卓著,更直接促成第二次战役全面胜利。这一仗,一举扭转朝鲜半岛战局,彻底粉碎了美国侵占企图。
正是这场辉煌胜利,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老总,在嘉奖电报中由衷喊出那句至今响彻云霄的赞誉:“三十八军万岁!”从此,“万岁军”称号,不胫而走,流传至今。
抗美援朝结束后,第三十八军获得全国人民崇高赞扬,带着无上荣誉,继承东北野战军传统,继续驻守东北,成为共和国北疆的钢铁长城。
在时代浪潮推动下,这支部队始终走在前列。其下辖的112师,率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现代化机械化部队。这标志着人民军队现代化进程的里程碑。
1985年,第三十八军更进一步,正式改编为陆军集团军。它不再是单纯步兵,而是拥有直升机、坦克、装甲车、火箭炮等先进装备的合成化力量,多兵种协同作战。
作为我国第一个陆军集团军,第三十八军无疑是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探路者和引领者。它如同指引方向的明灯,引领着整个军队向现代化、高效化、快速化的目标迈进。
10倍杠杆配资平台,实盘配资一般不超过多少,股票配资平仓线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