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副省长温暖、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负责同志和省自然资源厅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动战略性矿产增储上产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装备建设是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重要驱动力。请问,省煤田地质局在装备升级、改进工艺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范宇新: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来,省煤田地质局充分发挥全省地质工作主力军作用,按照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装备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在省自然资源厅的指导下,加快推进找矿装备升级、研发、推广、更新,在全国探获煤炭资源量124亿吨,提交富铁矿资源量8000余万吨,助力齐河-禹城地区成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来全国首个亿吨级富铁矿资源基地,地热能、煤层气、页岩气等绿色能源勘查开发利用取得新突破,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资源保障。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找矿领域关键装备便捷化、智能化、模块化建设,投入资金2.3亿余元,配备钻探、物探、测绘、检测等先进装备2000余台套。提取到账事业收入2.9%作为科研经费,培育一批找矿技术创新团队,建成院士工作站、全国煤田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深地探矿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等29个重点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全国一流的综合地质实验中心,主持或参与国家科研项目8项、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等省部科研项目22项。
二是配强先进设备。加快推进装备全链条升级,自主研发了三维地质建模系统。联合研发了国内首台套双动力头钻机,跟管钻进一次性成孔,有效防止钻孔坍塌;配备智能导向装备,在地下“穿针引线”精确探获矿体;全液压多功能车载系列钻机实现大口径钻孔快速钻进;数字地震仪、电法仪、磁力仪、重力仪等先进物探装备,对地下不同深度矿产进行精细“CT”扫描;无人机航空摄影、激光雷达等数字化测绘设备,精准进行坐标定位和地形描绘;质谱、光谱、色谱等检测设备,元素分析精度提高至万亿分之一;系统配备了无人调查船、多波束测深、浅地层剖面测量等海洋勘查设备。打造了多场景综合勘查装备体系,装备水平走在了全国同行业前列。
三是革新关键技艺。在全国首次开展大口径定向快速钻探技术研究应用试验,钻效提高50%以上,形成了国内领先的钻探救援技术工艺。创新提出“煤铁共盆”成矿理论和“禹城式”成矿模式,在禹城区域发现了赋存于含煤地层的新富铁矿类型,开辟了富铁矿找矿新空间。优化钻探施工技术,解决了深覆盖区复杂地质条件下富铁矿勘查施工难题,钻进效率提高1倍以上。聚焦煤炭、煤层气、页岩气等领域,打造“物探、钻井、测井、录井、分析测试及综合研究”六位一体勘查技术体系。煤层气勘查项目最高日进尺709米,多次刷新区块施工记录。实施“一趟钻”钻井技术,钻井周期缩短1/4,提升了煤层气钻井质量和效率。
下一步,省煤田地质局将主动担当作为,不断创新找矿理论、丰富找矿方法、强化装备配置,革新勘查工艺,全面增强地质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努力实现找矿成果新突破,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煤田地质智慧和力量。
新华社记者:
刚才发布人介绍,2019年5月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山东省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请问这几年来的合作成效如何?下一步还将在哪方面深化部省合作,助力山东找矿取得新突破?
邱海峻:自2019年5月,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山东省政府签署部省合作协议以来,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山东省实际需求,与山东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在规划部署、政策供给、找矿行动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共部署项目78个,提交了一批高质量的地质调查成果、信息数据和解决方案,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积极总结经验做法,探索构建“部省合作、统筹部署、协同创新、成果共享”的地质调查新机制,推动山东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国家下达的找矿任务,为全国找矿行动做出积极贡献。
今年6月18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山东省政府在上一轮部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签署了部省合作备忘录,开启部省深化合作新篇章。下一步,中国地质调查局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部省融合,不断拓展合作领域,重点在以下方面给予山东支持。
一、支持山东开展自然资源综合改革试点。山东是经济大省、资源大省,土地、森林、矿产、海洋等要素齐全,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将支持山东在要素保障、找矿行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开展全方位试点,立足先行先试、大胆创新探索,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和效率,推动自然资源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山东打造全国自然资源系统改革发展“示范区”。
二、支持山东开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围绕部省合作备忘录,锚定“十五五”,聚焦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近海海域地质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等十个方面深化合作,力争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地质调查成果。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发挥央-地-企协调联动体制优势,部署实施重点矿种找矿会战,支持拓展陆域深部和近海海域找矿第二空间,推动战略找矿取得新突破。
三、支持开展矿政管理政策创新探索。支持山东做好新矿法实施后矿政管理相关制度的立改废,为矿政管理政策体系重大调整提供样板。支持山东探索鼓励地勘单位、矿业企业利用自有资金或社会资本开展战略性矿产调查试点,提供更多勘查区块出让。支持山东强化地勘项目管理,提升成果转化应用,打造地勘项目管理“齐鲁样板”。
四、支持山东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支持将胶东金矿深部探测、鲁西铁矿成矿模式、智能化地质数据处理等关键理论技术纳入部科技创新项目、部省合作项目,实施联合攻关与应用推广。探索联合共建机制,统筹推动山东省建设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地学科创平台;鼓励山东向自然资源部推荐选树找矿先进典型;强化部省科技交流、技术培训,联合举办高层次学术会议等,指导山东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地质勘查人才队伍。
光明日报记者: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请问,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下一步省自然资源厅在推动矿产资源增储上产方面有什么打算?
赵晓晖:山东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在端牢能源“饭碗”、维护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全国发现的174种矿产中,山东有148种、占85%;全国查明资源储量的163种矿产中,山东93种、占57%。金、金刚石、自然硫、石膏、水泥配料用红土等5种矿产保有资源量居全国第1位。铁、煤、石油、晶质石墨等保有资源量居全国前列。
下步,省自然资源厅将认真贯彻今年7月正式施行的新矿产资源法,落实部省合作备忘录要求,聚力推动矿产资源增储上产,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充分发挥基础地质先行性、公益性作用,加快实施全省新一轮地质填图计划,全面摸清1:50000大比例尺地质家底。聚焦胶东金矿、鲁西富铁矿、鲁西南稀土矿、胶南造山带等重要成矿区带,新圈定一批找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
二、加快近海、深地勘查。山东海岸线长3505千米,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海洋矿产资源勘查前景广阔,将加大近海海域金、锆、铪等战略性矿产勘查力度。目前全省陆地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大多在2000米以浅,将加强重点勘查区攻深找盲,积极拓展3000米以浅第二空间。
三、强化科技智能支撑。争取胶东金矿成矿理论、鲁西深覆盖区富铁矿勘查技术等,纳入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全省7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高水平运行。以“透视山东”为基础,建立“人工智能+”地质找矿大模型,实现找矿靶区快速预测、精准圈定。
四、创新繁荣矿业市场。鼓励地勘单位、矿山企业开展战略性矿产基础调查,对提供的勘查区块成功出让探矿权的,给予一定资金奖励。支持生产矿山“就矿找矿”,在矿区范围深部、上部开展勘查工作,无须办理探矿权新立登记。综合采用招标、挂牌等方式,支持有技术有实力的经营主体参与矿业权竞争。全面落实探矿采矿“直通车”制度,探矿权人探明了矿产储量,就能依法获得采矿权。
五、加快矿业绿色转型。统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年底前全省大、中、小型生产矿山绿色矿山建成率分别达到90%、80%、70%以上,今后将持续开展矿山修复治理。鼓励矿山企业加强共伴生矿、低品位矿和尾矿综合利用,稳步提升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
在加强战略性矿产勘查开发的同时,将进一步加大矿产资源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私挖滥采、超层越界开采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整治打着各种旗号非法采矿问题,推动全省矿业高质量发展。
10倍杠杆配资平台,实盘配资一般不超过多少,股票配资平仓线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