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海珠区获悉,近年来,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特殊教育学校与广州市海珠区启能学校不断深化东西部协作,海珠区选派两批特殊教育专家、校长、融合教育学校校长及普特骨干教师赴贵定,双方开展“双向交流”,搭建“云端课堂”平台,海珠始终秉持“贵定所需、海珠所能,聚焦特教、精准帮扶”的原则,围绕教学、师资、设施、学生、机制五大维度,构建起“粤黔同心研特教”的协作模式,为贵定特殊教育的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抓教学互鉴
促进教育质量“精”起来
为提升课堂教学质效,双方深化教学协作,开展“双向交流”。
广州市海珠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精心选派两批特殊教育专家、校长、融合教育学校校长及普特骨干教师赴贵定,通过专题讲座与示范观摩课助力当地特教教师成长;贵定县特殊教育学校先后选派两名教师到海珠区跟岗,沉浸式参与特殊教育、融合教育、康复训练等教学实践,学习先进经验。此外,贵定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在县教育局领导下,两次组织特校校长、融合学校校长、普特骨干教师赴海珠区参观交流,两地教师通过互上观摩课、相互点评共同进步。
资源共享上,双方搭建“云端课堂”平台,开展多次线上联合教研。贵定县特殊教育学校借此系统学习广州市特殊教育的先进教学经验,有效破解了“本土化特教方法不足”的难题。
抓师资赋能
促进专业能力“强”起来
聚焦师资队伍成长,双方已构建起“培育+协作”的完善体系,为特殊教育领域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了坚实平台。
在培训提能环节,两地教育局积极联动多方力量,联合海珠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以及海珠区启能学校、从化区启智学校、番禺区培智学校、清远市清新区特殊教育学校、福泉市特殊教育学校、瓮安县特殊教育学校、贵定县特殊教育学校等多所特殊教育学校,还有部分融合学校,共同开展了一系列内容充实的教育协作活动。
这些活动以专题培训为主要形式,通过线下实操深度覆盖特殊教育、康复训练、融合教育三大领域。培训内容紧密围绕特殊学生行为干预、康复训练与学科教学融合等一线教学中的实际难题,同时融入前沿技能传授,切实助力教师提升特殊教育专业素养与实操能力。
抓硬件提质
促进办学条件“优”起来
贵定特教学校聚焦办学设施短板,精准发力补齐特殊教育保障设施。
此前,学校组织相关人员前往广州市海珠区启能学校参观学习,深入了解当地在特教办学条件建设上的先进理念与实践经验——从科学合理的功能区域划分,到贴合特殊学生需求的专业设施配置,再到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营造,都给考察团队留下了深刻印象。
借鉴这些宝贵经验,贵定特教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与功能室升级改造工作。其中,对2间个训室和1间感统室进行了全面改造,不仅更新了室内的康复训练器材,还根据不同特殊学生的身心特点优化了空间布局与环境布置,让个训和感统训练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
与此同时,学校正积极筹备新建烘焙教室和家政室。这两间功能室将配备适合特殊学生操作的厨具、清洁用具等设备,旨在通过生活化的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提升自主生活能力。
一系列设施升级举措,切实强化了学校的个训康复训练及生活技能教学能力,让在校的每一位特殊学生都能在更优质、更专业的办学环境中受益,为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抓机制长效
促进协作根基“稳”起来
双方协作持续深化,着力构建“常态化、可持续”的协作机制。
在沟通机制上,创新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常态化教研模式,建立即时沟通群并定期开展视频研讨,确保日常教学问题能快速响应;线下通过开展联合教研活动,组织骨干教师通过课例观摩,面对面交流精准破解协作中的课程衔接不畅、教学方法适配性不足等堵点问题,为协作的高效推进扫清障碍。在协议保障方面,双方经多轮磋商签订了《“结对子”协议书》,协议中明确了帮扶的目标和具体任务,保障了帮扶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下一步,双方将以现有成果为基础,继续深化“教学共研、师资共育、学生共护”的一体化协作。在前期帮扶基础上,将进一步探索“智慧特教”与“职业教育衔接”等领域的创新路径,推动贵定特殊教育从“满足基本教育保障”迈向“追求高质量、个性化发展”,让每一位特殊学生都能在适宜的教育环境中发掘潜能、提升技能,绽放独特人生光彩。
南方+记者 吴雨伦
通讯员 程月红
【作者】 吴雨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10倍杠杆配资平台,实盘配资一般不超过多少,股票配资平仓线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