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海帝王健生陈雯7月的江淮大地热浪翻涌,走进安徽全柴动力的智能装配车间,“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实地探访这家与共和国同龄的制造企业,目睹了一场以数字化重塑研发、生产与管理全链条的产业变革。“依托国家级政策牵引,将‘两化融合’‘智能制造试点’等战略机遇转化为发展动能,成功构建以‘5G+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体系。”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许昌宇介绍说,通过打通研发、生产、管理全链条数据闭环,企业研发周期缩短30%,生产效率提升35%,今年第一季度发动机销量增长15%,跻身行业前三,其中海外出口增长50%。全柴的实践,不仅是传统制造业转型的生动案例,更成为政策与产业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生动注脚。据介绍,全柴动力的智能化跃迁,始于对国家战略的精准响应。“十四五”期间,全柴锚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建成覆盖设备层到决策层的多维智能工厂: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三维可视化运营场景,实现工艺仿真与设备预测性维护;QMS质量管理平台统一全流程标准,质量风险显著降低;财务共享中心强化集团管控,运营效率全面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其国六发动机智能装配线更以40台国产自动化设备、7台进口机器人支撑多品种无缝换产,关键拧紧工序100%数据追溯,单台制造成本下降12.6%。协同生态激活集群动能。当企业转型的“点”突破上升为产业链“面”的升级,全柴主动扛起链主担当。在安徽省节能环保内燃机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中,全柴将成熟的数字化经验向850余家上下游伙伴推广,带动集群数智化协同制造。这一过程中,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尤为关键——政府搭建平台引导资源整合,企业则以技术输出实现生态共赢。例如,全柴整合供应链资源构建的跨领域协同制造体系,使物料配送及时率提升29%,存货周转率提高18%,为中小制造企业降本增效提供可复制的行业方案。立足“双碳”目标,全柴的转型视野已从内生优化转向开放赋能。一方面,企业加速新能源技术产业化:DHT混动系统、氢燃料电池及CNG、甲醇等清洁燃料发动机并行研发,为交通运输、农业装备等领域注入绿色动力;另一方面,以AI技术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探索构建质量知识库与智能供应链体系。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从“传统制造”到“服务型制造+智能化解决方案”,全柴的实践深刻诠释了政策引领、数字赋能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安徽路径”。
10倍杠杆配资平台,实盘配资一般不超过多少,股票配资平仓线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